安妮弟跟他女朋友閃之後, 猴爸猴媽也在昨天回台灣去了.
離開學還有兩周, 我們除了catch up一些工作, 就是休息!
今天來補一補些無聊的瑣碎事吧?
大家在的時候真是非常好玩, 非常熱鬧, 非常忙碌.
忙到我上個月的精神食糧GQ都沒怎麼看.
整本雜誌, 我只看了為啥英國中小學應把拳擊納入體育課程+
GQ stylists回答一些服裝上的疑難雜症.
前者是蠻好看+好笑的, 但跟服裝精品沒啥關連.
後者則網路上就看得到... 簡單來說... 就是浪費錢了.
(六七月買, 現在才po. 鞋都髒了=.=)
大家閃後正想開始看以one direction's的harry為封面的九月號GQ,
以emma watson為封面的十月號就到了. emma? harry?
ㄑ, 誰想看小屁孩啊~ 來看成年後的emma watson比較實際.
九月號隨即被我丟進洗手間的雜誌櫃了(喜歡看fashion的人來我家,
應該會窩在廁所好一陣子... 那裡約有兩年份的GQ吧?)
其實今天的主題我想講的是zara的男鞋... (那前面扯一堆?)
high street品牌中, zara我是蠻喜歡的. 流行性高, 價位適中, 質料中上.
可是我都只有買上衣或外套. 褲子他長度都是34... 我腿短, 又懶得拿去給人改.
(英國改個褲長就可以跟你收10鎊了).
另外我也不買zara的鞋, 縱使已經很多年我都有看到喜歡的鞋.
不買的原因頗單純, 就是覺得他不是做鞋子的. 品質八成不好.
當然, 我知道這邏輯超怪. cd, paul smith, prada也不是以鞋子成名的,
我還不是有他們的鞋. 安妮說這根本不複雜, 是品牌迷思.
但我也覺得這說不太通, 因為相比不容易被看到牌子的鞋,
zara的上衣外套等我都照穿啊... 安妮還是堅持是品牌迷思. whatever...
*我唯一一雙zara鞋是剛認識安妮沒多久時, 安妮送的.
那是雙布鞋. 算是蠻好穿的. 這麼多年過去, 底多處雖都平了但我還是經常會穿.
(以為會很舒服但卻很不舒服的底)
總之這件事就這樣, 直到今年三月多跟朋友聚餐.
這朋友是頗fashionable的. 聚餐時就聊到鞋子, 說我想要買雙淺色流蘇鞋.
他就特別提醒, 千萬別買zara! 穿了腳會很痛. 當時我笑笑, 想說果然有人證明我說的.
不過或許就是他說了, 才讓我潛意識想買雙來證明看看?
時間拉到六月. 今年英國夏天特別sunny. 是個穿淺色衣褲鞋的好時機.
summer sales經過zara時, 我看到雙淺色, loafer, 有流蘇. 從59變39.
太貴了... 但我住意到你了! 又過了一個月, 我再看到他, 剩19鎊.
我心動了. 想著八月要到愛爾蘭跟西班牙, 或許是該買雙好走輕鬆休閒但不隨便的鞋.
我的腳約是6.5-7號(英碼). 套了套6.5號, 怎麼這麼緊? 是根本套不進去的緊!
改套7號(歐41). 還是有些緊. 可是我知道我無論如何不可能是7.5. 於是就拿了7號去結帳.
其實這時就有警訊了. 只是我ignore了這訊息. 買東西真的還是要有點經驗.
(好髒~_~)
回到家隔天, 想說穿著出去走一走, 就會比較合腳. 穿了一次, 真的比較大了.
再穿出去一次... ㄚ哩... 怎麼又變大了? 難不成鞋還會長大嗎???
第三次穿出去, 是沒變更大了啊... 但鞋型就真的是7號的size了.
若不是我腳本來就是6.5-7, 那可能鞋走一走會飛出去吧?
這其實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這一雙zara男鞋, 穿一穿腳底會痛呢!
這不是鞋頭太尖腳指痛. 也不是皮太硬腳跟痛.
而是穿完你兩腳底小指跟無名指下會有麻痛感! 我穿過好鞋跟爛鞋,
可是會痛那一部位的還真沒碰過. 多穿幾次後, 連膝蓋側邊都有點隱隱發麻.
我走路姿勢的確不標準也不健康, 不過這應該不正常吧?
(同一段時間我其他鞋都是舊鞋. 先前穿也沒啥問題)
之後我只敢短距離走路時穿他. 出國長途跋涉當然就別想了.
19鎊買個經驗還好不算太貴?
*我完全知道有些人可能穿zara鞋一點問題都沒有.
也知道可能有人覺得zara鞋很舒服. 這我都了解...
我只能說這雙鞋給我的經驗是不怎麼好的就是了~